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2月25日
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也要同步回收處理
北京時間十月九日傍晚揭曉的2019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在幾乎人人都用的鋰離子電池上做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吉野彰,他們都與國內專家常有交集,在能源電力領域合作甚好。
接力做出商業化鋰離子電池
今年頒獎給鋰離子電池是實至名歸。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林柏霖說。鋰離子電池投入市場近30年來,學界對這項發明獲得諾貝爾獎的呼聲一直很高。為何今年諾貝爾獎才垂青于鋰離子電池?其推測,這是由于近年來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等移動式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此外,可能也和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二氧化碳減排壓力有關。我們團隊曾在《焦耳》雜志上發表論文,預測2040年前的這段時間將是人類通過二氧化碳減排,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最后時間窗口。鋰離子電池,則是低碳排放新能源儲存方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種。
獲獎的三位科學家接力做出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M斯坦利威廷漢是鋰離子電池最早的開拓者。1970年,他采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制成首個小型化鋰離子電池,但由于沒有選對材料,最初的鋰離子電池極易爆炸。1980年,約翰B古迪納夫提出,使用金屬氧化物制成電池的正極,大為提升鋰離子電池的性能。不過,他還是沒能開發出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直到1985年,當諾獎第三人吉野彰將金屬鋰和碳鋰離子電池廠家材料組合在一起用作電池的負極,才真正解決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此后,鋰電真正走進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事實上,特斯拉最新款電動汽車采用的,以及華東理工大學超細材料制備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鉅大鋰電任江浩正在研究的,都是新型化合物鎳鈷酸鋰的正極材料,降低鋰離子電池貴金屬鈷的比例,而將鎳的比例提高至80%甚至更高。但不可否認,鋰離子電池沒有根本性地突破古迪納夫提出的基本架構。
不過,上海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蘇林提出,目前鋰元素在地球含量十分有限,屬于相對微量元素,假如把目前地球所有的鋰都只用來生產新能源電動汽車,也只能滿足幾千萬輛新能源汽車使用。因此,在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的同時,也需同步進行回收處理等方面的研究。
科學研究并非一日之功
聽聞化學諾獎公布鋰離子電池,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兼能源研究院副院長馬紫峰教授多年前的預言得到驗證。他曾于半年前邀M斯坦利威廷漢來滬,并共赴紹興參加第14屆中美電動汽車與電池技術信息交流會。威廷漢和我每年要見好幾次。
吉野彰也曾應邀探訪上海,感慨車用鋰離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并對我國鋰離子電池制造商評價甚高。他笑言,借助日本科技力量,鋰離子電池在研發上有了重大突破,而我國公司也正與全世界公司一道,讓鋰離子電池重新含義未來,盡管技術千變萬化,然而與之相對應的科學研究并非一日之功,在快慢之間尋求平衡與突破是科技的真正要義所在。
我國研究團隊也做出貢獻。馬紫峰團隊完成的磷酸鐵鋰動力鋰電池制造及其應用過程關鍵技術項目,今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他表示,無論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物流車等電動運輸工具,以及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等,我國在磷酸鐵鋰離子電池應用領域的研發與生產已經走在世界前沿。一項新技術并非誕生于靈感產生的瞬間,而是在廣大研究人員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東莞市鉅大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總部位于我國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高盛科技園,是一家為全球用戶在移動電源、儲能電源、動力電源和備用電源的個性化需求,供應特種鋰電系統定制化方案和產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公司。
下一篇:中科富海:搶灘液氫領域